课程名称:基础生命科学导论实验
英文名称: Experiments of Essential Biology
课 号: 1902013360
所 属 院:生命科学学院
日 期:2006年 10月 26日
填表说明
1、“预备知识”一栏要求写明课程学习需要先修的课程和知识要求。
2、“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一栏要求写明课程开设的必要性以及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对培养人才起的作用。
3、 “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主要填写:
(1) 列出主要章节的标题
(2) 在每个标题下写出主要内容的细目
(3) 各章节分配的教学时数
(4) 各教学环节(习题、实验、课堂讨论、写作、社会调查、测验、考试)的内容和时数。
4、“补充说明”一栏写明需要说明的问题以及执行时应注意的事项和建议。
周学时 | 4 | 总学时 | 32 | 学分 | 1 |
教学对象(本课程适合的专业和年级): 1.本课程适合的专业::全校非生物类专业本科生; 2.年级:各年级(在学习过基础生命科学导论理论课后) | |||||
预备知识: 本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基础生命科学导论理论课知识。
| |||||
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 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代表21世纪现代科学发展的最前沿,成为新世纪现代高科技的两大支柱,对人类经济、科技、政治和社会的发展起到巨大作用,因此高水平复合型科技人才需要包括生命科学在内的全方位知识。 | |||||
课程的基本要求: 1.要求: 1)独立完成安排的实验内容并提交合格的实验报告后,方可给学分。 2)实验报告包括预习报告、原是记录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根据以上三部分的完成情况来评分。 2.考核办法: 1)综合考虑学生实验课上的操作能力和实验结果及提问情况给一个综合成绩,结合实验报告成绩和考试成绩来考核, 2)按照以下公式来计算总成绩,总成绩=实验报告成绩×35%+综合成绩×40%+考试成绩×25%。 3.本实验课共安排6次必做实验,其中一次实验成绩作为考核成绩。 |
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1. 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的测定(2.6-二氯酚靛酚法)5学时 实验内容:从各种材料中制备维生素C,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了解不同蔬菜和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情况,巩固和扩大维生素C的生化营养知识。 实验技术:新鲜组织活性维生素C的制备和2,6-二氯酚靛酚微量滴定测定法。 实验仪器:研钵,碱式滴定管。
2.酵母蛋白质的提取 5学时 实验内容:掌握一种蛋白质粗制备的方法,初步学习离心机的使用方法及生物大分子物质分离制备的基本原理。 实验技术:碱法破碎细胞壁,等电点沉淀蛋白质,离心技术。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离心机。
3.DNA的制备、鉴定及含量测定 5学时 实验内容:了解多种DNA浓度测定方法及其优缺点,学习标准曲线的制作;并且学习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实验技术:制作标准曲线,DNA的二苯胺反应,分光光度法定量 DNA。 实验仪器:分光光度计。
4.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 5学时 实验内容: 了解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功能,正确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 不同植物细胞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植物的不同组织 实验技术: 生物显微镜的使用, 植物徒手切片的制作, 植物临时装片的制作 主要仪器设备: 显微镜, 显微成像系统, 投影仪
5.微生物形态观察及人体内外微生物的检测 5学时 实验内容:实验确证环境中存在不同的微生物;观察不同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比较不同取样处微生物的类型和数量初步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实验器材:培养微生物的各种培养基及相关器具。 实验技术:从自然环境中采集微生物的方法,无菌操作技术。
6.细菌个体形态观察及染色技术 5学时 实验内容:认识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了解革兰氏染色原理。 实验技术:学习细菌涂片技术、细菌染色技术。 实验器材:菌种,显微镜、相关染料。
7.口腔粘膜性染色质检测 5学时 实验内容: 口腔粘膜细胞中染色质的制备。 实验技术:学习显示X染色质的制片方法和显微观察。 实验器材:台式离心机、显微镜。
8.摇蚊幼虫多线染色体制备与分析 5学时 实验内容:观察多线染色体上斑带及“泡”的形态特点,试区分四条染色体。 实验技术:学习多线染色体的制片技术。 实验器材: 显微镜、相关试剂。
9.植物生长物质的生理效应 5学时 实验内容:验证生长素促进生根作用、赤霉素对α-淀粉酶的诱导作用和激动素的保绿效应。 实验技术:学习并初步掌握植物无菌操作技术,了解植物生长物质的应用, 主要实验器材:绿豆幼苗、小麦种子、植物激素,高压灭菌锅、培养箱、移液器、电磁炉等;
10.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5学时 实验内容:重金属离子对蚕豆根尖生长的影响,了解环境污染对生物遗传物质的改变, 实验技术:掌握微核检测实验技术。 实验器材:蚕豆种子、显微镜及相关试剂
11.沼虾的个体发育过程及解剖 5学时 实验内容:沼虾的解剖及基本形态特征。 实验技术:显微观察技术、无脊椎动物解剖技术。 主要仪器设备:光学显微镜、体视显微镜、视频转换器、多媒体计算机、常规解剖器械。
12.人体生理指征—血压、呼吸、脉搏和心电图的观测 5学时 实验内容:测量安静状态和运动状态下血压、呼吸、脉搏和心电图 实验技术:学习血压等生理指征仪器的使用,分析不同状态下各种指标的变化 实验器材:血压计、心电图仪等
|
教
材 | 名称:基础生命科学导论实验指导 |
作者:自编 | |
出版日期: | |
出版社: | |
获奖情况:
| |
使用情况: | |
主要参考书 | “生物化学习题与实验”于自然等,化工出版社,2004 |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 李素文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遗传学实验”杨大翔,科学出版社出版2004 | |
“微生物学实验”杨文博等,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 |
“植物生物学实验指导”王英典, 刘宁,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 |
“生理学实验”(第二版)解景田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 |
“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刘凌云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 |
“生物科学实验导论”曹阳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 |
本大纲的特色(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方面改革的情况): 1.本大纲拟在2007年度首次使用,在实验的安排上,针对现代生物科学的普及教学,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实验内容较新颖,反映了新世纪以来生物学科的发展趋势。 2.力求全面反映生物科学基础课程的概貌,涵盖生物科学的大部分学科。 3.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分析、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4.以多媒体的手段辅助教学,图文并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大纲中12个实验中,每组选6个实验满学分。
|
补充说明: 补充说明:
|
院(系)主管领导意见:
签字: |
院(系)学术委员会意见:
签字: |